中文EN

轻风轻语

循着榜样的力量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0-09-01 阅览数:10442 次

感触最深的莫过于读完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中最让我动容的一处是习书记当年离开梁家河上大学,村上男女老少一大早自发到他的窑洞口准备送他的情景。“近平还没有起床的时候,门口就已经站满了人。近平起床后,一推开窑洞门,看到大家都来送他,先是吃了一惊,接下来就非常感动……村上一个叫石玉兵的残疾人,双腿行动不便,平时不怎么出门,他拄着双拐,一步一步地挪过来要送近平。近平赶忙走过去拉住他的手,当时就下泪了。”这是一种怎样的深情啊!让我们真真切切看到了梁家河百姓对习书记的依恋和不舍,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习书记对这方土地和人民爱的深沉!

 

在还没有读这本书之前,对于当代国家领导人习大大的最初印象是来源于电视、新闻,“电视里的总书记”“新闻里的国家主席”,甚至更多关注的是诸如“有一种爱叫习大大和彭麻麻的”……这些对我们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形象虽伟岸而高大但却又是遥远而模糊的。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我怀着崇敬与好奇的心情读了《习近平的知青岁月》一书。说实话,刚开始读的时候,我还在想虽然没有亲身经历那个年代,但是也从一些书籍和影视作品中了解到一些,无非就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故事,那个年代谁不是如此,值得这么大篇幅的记录吗?莫非是有着多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亦或是“高干子弟”在下乡期间有着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然而通篇读下来,我没有读到惊天动地,也没有读到丰功伟绩,而是看完了一个又一个平凡却又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散发着质朴的乡土气息,蕴含着浓厚的人文情怀,讲述着习大大在平凡的黄土地上不平凡的成长经历的故事。

 

“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一位官员甘于为普通人弯腰屈膝,必然会被更多的人翘首仰望。书中为我们再现了青年习近平扎根黄土高原,在山沟沟里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情同手足、血肉相连、鱼水交融的历史画卷。“近平当书记不到两年的时间,办沼气、打井、办铁业社、种烤烟、办代销店,还搞河桥治理,打了5大块坝地,给我们村里带来了很大的变化,知道今天,我们村里人还在收益。”扎根黄土地,为农民办实事,让农民吃饱饭,一心只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从心底里热爱人民,把老百姓搁在心里,这样的少年习大大怎能不让老百姓深深爱戴呢?看到这里也就不难理解梁家河百姓对他的依依不舍,也不难理解他为什么反复强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什么要求“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他说过“我们读了很多书,但书里有很多水分,只有和群众结合,才能把水分蒸发掉,得到真生的知识。”这也和《党章》中对“人民群众”的叙述不谋而合。“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这也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对于一个出生高干家庭的少年来说,习大大年轻时的际遇实在是过于艰辛。本该拥有优渥的生活和涮里的前途,却在15多岁一般孩子心智还未成熟的年纪因国家混乱的政治而遭受厄运,成为有家难回的“黑帮分子”承受同龄人不敢想象的精神压力与痛苦。但是少年习大大却没有因此而一直消沉,虽然有一段极度迷惘时期,但是他还是选择了坚强面对。在梁家河的七年时间,环境的艰苦是不可想象的。但是正是在这七年的时间里,闯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观,锤炼了坚韧不拔的性格,铸造了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情怀。他从一个懵懂少年成为劳动能手,成为整队干部,成为大队书记,从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城里学生成为一个能扛200斤麦子农民!这种坚持和毅力是常人是常人无法想象的!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习总书记的七年知青生活就生动诠释了这条真理。

 

这对于我们青年的成长也充满了启发。苦难与挫折往往更能锻炼一个人坚强意志和顽强的性格,提高一个人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让青年在逆境中坚定意志和增强韧劲。青年如果不经过摔打磨练,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起风雨考验的。作为一名有抱负、有志向的青年,应当以苦为荣,以苦为乐,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摸爬滚打的实践中了解实情、体察疾苦、接受锻炼、经受考验,在基层熔炉的锻炼中汲取智慧、启迪思想、洗礼精神、净化心灵。

 

“中国自古以来,不管是在盛世还是衰世,不管环境多么荒谬,总是有悬壶济世的良医出现,总是有‘邑有流亡愧俸钱’的良吏出现,这是我们的民族能够生息绵延的脊梁所在。”书中的这段话是少年习大大在逆境中一步步成长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写照。但是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一个人的成长成熟和成功都源于内在信念信仰和坚守,这正是《岁月》这本书对我们青少年最大启发。

 

“成功,是成功者主体的成功。但没有成功的机遇或者成功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成功依然是一句空话。然而,机遇不会平均分配给每个人,它只为那些有准备的人提供。”

 

愿我们青少年都能够循着榜样的力量“时刻准备着”!

 

(孙悦供稿)


Copyright © 2012 All Reserved 版权所有:安徽轻工国际贸易股份有限公司 皖公网安备 34019202002077号 皖ICP备05005184号-1 技术支持: 东方电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企业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