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轻风轻语

心在流浪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8-12-27 阅览数:11577 次

记得年轻的时候,消息闭塞,单位驾驶员就是“外面世界”的信息源,印度电影《流浪者》放映前就是先听他演绎的。后来“到处流浪”歌漫城乡。

流浪应该是一种不好的生活状态,像歌里唱的“孤苦伶仃,没有依靠”,“和任何人都没来往”,居无定所,漫无边际地“奔向远方”。

如果有位学者说“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流浪,至少也有过流浪经历”,那肯定是危言耸听、无稽之谈!可他又补充说是“心在流浪”,不免敲山震虎!

远在八零后出生的年代有句叫响的口号是“理解万岁”。其所指“理解”并不是对理论、科技、文化、艺术等知识的“理解”,而是特指人与人之间的“理解”。这可能吗?众所周知,人各出生不同,家庭背景、社会地位、学历阅历决定不同的文化习俗、道德观念、思维方式、胸怀境界,即便同父同母也是“一娘生九子,子子弗相同”;人还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心态,不同的志趣、不同的素养;又在不同的时代造就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之心理和心绪翻云覆雨、阴晴叵测;互相“理解”?太浪漫了吧!

而正是由于人与人之间不可能“理解万岁”,使“心在流浪”成为必然!尤其是不能被最为信赖的至亲密友、或是最终依赖的关键人物“理解”,甚至被曲解、被误解的时候,势必是心都凉透了,“孤苦伶仃,没有依靠”“和任何人都没来往”,只能漫无边际地“奔向远方”流浪了!虽然只是“心在流浪”,却也无法孤傲到不屑与流浪狗、流浪猫为伍而同病相怜,实在也不比它们好到哪去!

流浪肯定是件很辛苦、很危险的事情,不免怅然伤感,于是便艺术出来“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不过伤感之余“还有梦中的橄榄树”,想表达什么呢?“心在流浪”需要精神拐杖!

圣人、伟人、智者、达人的思想、理论、观点、理念,或可成为知识界和文化界人士的精神拐杖;而人类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则可成为所有人的精神拐杖。精神拐杖使流浪的心得到慰藉、鼓舞,树立信心、信念或信仰,支撑“心在流浪”的人生度过艰险苦楚。

有人说“旅游是有目标的流浪”。其实旅游也是精神拐杖,就是以形骸流浪去陪伴“心在流浪”,在形神化一之间或可“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然而,人的智慧,并不在于纠结“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而是超越“理解”,为共同利益互相“谅解”、协调共处、共同奋斗;既为“不是冤家不聚头”约定遵循“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的“游戏规则”,也为“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把握好转机;使互不“理解”而“心在流浪”的人们拄着不同的精神拐杖汇入共同奋斗的洪流、回归更美家园!当年那个脱离实际而缺乏理智的“理解万岁”应改个字:“谅解万岁”!

果真有互相“理解”或可“相濡以沫”,而莫若互相“谅解”更能“相忘于江湖”。倘其“心在流浪”,拟当何去何从?

(润华供稿)

Copyright © 2012 All Reserved 版权所有:安徽轻工国际贸易股份有限公司 皖公网安备 34019202002077号 皖ICP备05005184号-1 技术支持: 东方电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企业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