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受过辗转反侧、彻夜未眠、漫长而又痛苦的十三个小时,我们终于逃脱了埃及航空的狭小的座椅。飞机跌跌撞撞的降落在开罗国际机场。朋友早早的出现在出站口翘首以待。阿拉伯礼仪式的拥抱亲吻后,我们逃也似地向亚历山大进发。据说,在埃及人眼里,开罗就是脏乱差的代名词,纵使它拥有着世界闻名的金字塔和馆藏丰富的埃及博物馆。
汽车驶上了高速公路,这里的高速公里也要收费,但是,真的很便宜。开罗到亚历山大,距离在250公里左右,过路费居然只要收5埃及镑。
开罗给我的第一印象有点像我国西部的黄土高坡的那种荒芜贫瘠,零星点点出现的植被也被大片的沙土所覆盖,勉强的伸出枝蔓,挣扎着逃向天空。途中破败的景象,破旧的汽车,破烂的建筑,让我昏昏欲睡。
一觉醒来,我们已经到了亚历山大城。亚历山大是埃及的最大海港和全国第二大城市。由于面对浩瀚的地中海,背倚波光掩映的迈尔尤特湖,亚历山大城冬季凉爽潮湿,夏季受清新的地中海海风吹拂,气候温和,四季如春。最能代表这座城市特色的是它的滨海大道,马路沿海滩东西延伸约26千米,东端是蒙塔扎宫(夏宫),西端是拉斯埃丁宫(冬宫)。我们住的酒店就在滨海大道边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推开窗户,扑面而来的地中海对岸的爱琴海吹来海风,干净,清新,美好。
也就是因为滨海,使这座本身交通就不发达的城市,更加的拥挤。城里四车道和六车道的马路很少,单行线很多。而且,市区几乎没有停车场,汽车都停在马路边上,使得本来就不宽的马路更窄了。但是开罗人开车很快,而且很自由,当然技术也相对来说练得都不错。在路口根本不减速,拐弯时不打转向灯,不管在哪个车道想拐弯就拐,超车两边都随便,偶尔看到红灯停车时,也会准确地停在白线以内。总之,在埃及人眼里,根本就没有交通规则。
开罗的车自由,行人也很自由。他们在马路上车流里自由地穿梭,不知道什么叫红绿灯,也不知道什么是斑马线。这里几乎见不着过街桥,地下通道也只有市中心的主街上有几个,加上车不守规则,所以也只能这么走。但是,每个人都不顾一切地往前冲结果往往是谁都动不了,所以交通堵塞的景象经常看到。不过有一点,车还是让人的。尤其是车速不快的情况下,司机一般都会停下来,摆手示意让行人先过,行人过去后也会点头致谢,有的虔诚者甚至会诵出古兰经文作为回馈。这一切多么美好、和谐、文明。
阿拉伯国家的生活节奏很慢,工作节奏更慢。朋友带我们去了一个市场,“萨拉马莱空”,坐下喝杯红茶,聊聊穆尔西与塞西的优劣。等我们到达市场,已经差不多五点了。按照我们的理解,五点快要打烊收工了。然而,在埃及,一天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到了客人店铺里,自然是再喝一杯红茶。逗留了不过一个小时,他就带我们离开了。他约了一个我在中国见过的他的好友,去传说中的DOWNTOWN吃晚饭。又是烧烤,不过这次是海鲜。可能中午肉吃的有点多,面对着更加丰盛的鱼虾,工厂老板跟我也没有太多的食欲了。饭后,在门口找了个COFFEE坐下,抽着水烟,喝完咖啡喝红茶。慢慢挨到十点,我们终于可以回去了。但是,朋友并没有放过我们的意思。他知道中国人喜欢喝酒,于是又带我们去泡吧——泡阿拉伯吧。这些酒吧也是沿着滨海大道,老板都有着很强的背景,要不哪能在阿拉伯国家卖酒呢。当然,里面配套了相当劲爆的肚皮舞表演。最终,以朋友喝多宣告结束。回到酒店已经凌晨2点了。我们直接倒头睡下了。
一觉醒来,已经中午时分。然后又是开始了新的一轮循环,每天拜访不同的市场,说同样的“萨拉马莱空”,和同样的红茶。
离开埃及的前一天,朋友带我们去了趟位于吉萨金字塔。这对于我们来说,是第一次去,对于他也是的。在埃及人看来,吉萨金字塔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神秘,人们对金字塔也没有那么多的好奇和热情。可能金字塔之于他们,类似于包公祠之于我们。
(建国供稿)